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
  • 贵州“小桥”摘“大奖”

    2022-04-15 09:50:13 来源: 中国公路网

改建前的花鱼洞大桥 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群山环抱,碧湖映日,白鹭翔集,湖光山色间虹桥飞架,行驶在G320线花鱼洞大桥上,能够感受到山、水、桥交融的和谐之美。

由贵州省贵阳公路管理局建设的花鱼洞大桥跨越4A级景区红枫湖景区,该桥因其在技术创新、美学价值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Gustav Lindenthal Medal)。这是贵州省继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平塘大桥之后第4座获得该奖的桥梁,也是全国第9座荣获此奖的桥梁。标志着贵州在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建设方面得到世界认可,桥梁建设技术水平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拆建一体” 引领技术创新

花鱼洞大桥位于红枫湖景区及百万级人口饮用水源保护区,其位置的特殊性决定改建过程中对空气、噪声、植被、水土保持等环保的严苛要求,如何做到既保证施工安全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建设过程中的最大挑战。

“在改建过程中,必须达到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的目标,实现生态建桥,经多方论证,提出了‘新拱拆旧桥’的施工思路。”贵阳公路管理局局长杨志刚说。

项目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设计单位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秉承生态建桥原则,摒弃常规先拆后建的做法,提出“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的设计思路来解决环境保护及旧桥拆除安全风险:一是将旧桥作为施工平台和运输通道,安装新桥拱肋,“包住”旧桥;二是利用新建钢管混凝土桥拱肋的刚度,沿新拱拱轴线径向布置临时扣索,将旧桥整体扣挂在新建钢管拱肋上。三是解除桁式组合拱拱顶连接,将桁架拱体系转化为扣点支撑的悬臂结构。四是逐段切割杆件、倒装拆除旧桥。

“新拱拆旧桥”的施工工艺减少了临时用钢量1350吨,节省工程造价20%,实现了以创新促环保、以创新降成本的目标,是山区桥梁精心设计、精细施工的经典案例。

改造后的花鱼洞大桥 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生态建桥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项目建设中,共节约填料约3246方,减少碳排放1.5万吨,旧桥钢材100%回收。”花鱼洞大桥项目业主办副主任秦瑜介绍。

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避免施工废水排放,严禁固体废弃物落入水体,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实现新旧桥交替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桥改建面临的最大困难。

为此,项目建设中,施工单位循环利用原桥建筑物,实现“零”污染,将旧桥构件拆除破碎后作为路基填料重新利用,实现旧桥混凝土100%循环再利用。

在节约成本之余,如何避免对该地区造成扰动和污染也是一大难点,为此,参建单位创新施工工艺,力争实现“零”扰动。

“施工中我们借助新建好的提篮拱肋作为支撑,在新建拱桥上布设若干扣挂的临时扣锁,将旧桥的下弦吊起,将切割的废石料用缆索吊装的方式运送到湖岸边。在开挖过程中,采用静态劈裂开挖施工方法,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扰动。为实现作业污水‘零’排放,自主设计污水收集系统,通过流水槽将作业污水引流至沉淀池中,经过收集、沉淀、隔油等处理,达标后按要求排放,真正实现污水‘零’排放。”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现场经理吴文涛说。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项目建设达到了绿色环保施工的要求。

花鱼洞大桥施工现场 贵州省公路局 供图

桥景合一 打造景观新地标

红枫湖湖面辽阔、湖汊蜿蜒,水中有山,山腰带水,呈现山随水转,水随山环的奇异景观。如何将新桥融入既有景观,实现桥在景中,景在桥边的桥梁美学价值成为设计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经过多次论证对比,最终选择以造型美观的中承式提篮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替代原桁式组合拱桥,建成后桥如彩虹,与红枫湖大桥、老花鱼洞大桥“三桥并行”,为红枫湖景区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为了云贵高原景观新地标。

“此次花鱼洞大桥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让我们心潮澎湃,这不仅是对参建单位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贵州桥梁的褒奖。”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母进伟有感而发。

“桥”见贵州,近年来,贵州一座座桥横空出世,架在万重黔山之间,成为了贵州交通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全长269.9米、主跨180米、造价仅1.1亿元的“小”桥花鱼洞大桥的建成为贵州这座“桥梁博物馆”增添了一个新篇章。

关键词: 鱼洞大桥 贵州省公路局 项目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