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国内 >
  • 速递!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勘察设计总体组:雪域高原探路人(图)

    2022-06-24 09:38:01 来源: 中国公路网

入选理由:川藏铁路被誉为世界工程建设史上的"珠穆朗玛峰"。由于铁路线路多行走于无人区,公路运输条件极为薄弱,2018年年底,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一支由31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勘察设计项目组奔赴现场,全力破解施工期间大量的人员、特种设备、物资进场及公路运输保障难题。三年来,面对高寒缺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极端困难,他们坚守高原勘察设计一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沿线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融合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新技术,完成了超过5000公里配套公路设计方案,编制完成的《川藏铁路配套公路专题报告》等一系列科研成果,为保障川藏铁路建设、完善地方交通网络、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奉献了公路力量。

雪域突击


(相关资料图)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一院”)承担的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堪称世界工程建设史上的“珠穆朗玛峰”。鉴于川藏铁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铁一院在勘察设计伊始,专门成立了由 31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勘察设计项目组。其中,“80”后技术骨干占比超过9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70%,担负起为川藏铁路提供公路运输保障的艰巨任务。

高标准构筑川藏铁路公路保障网

按照“科学规划、技术支撑、保护生态、安全可靠”的工作要求,项目组在“高寒、缺氧、大高差”的极端环境中,开展了四批共12个队次的初定测工作,在沿线8万平方公里范围内逐条踏勘,完成了超过5000公里配套公路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川藏铁路配套公路专题报告》,编写完成了《川藏铁路施工道路和施工供电勘察设计暂行规定》,为统筹川藏铁路配套工程建设,部署两省区配套公路的实施奠定了重要技术数据和理论基础。

自从开展现场工作以来,项目组全员坚守勘察设计一线,倒排工期,以计划节点为目标展开多轮技术攻坚会战,连续三个春节坚守现场,经过长达11个月的艰辛付出,一张覆盖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的“一纵三辅加横向”的施工道路网和服务地方群众出行的沿线整体公路网络蓝图得以清晰地呈现。

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勘察设计总体组在工作间隙的泡面餐

尖兵精神照耀雪域高原

青藏高原,不仅有绝美的风景,更有印刻在记忆深处,始终激励着全体参战人员的勘察往事。自勘察设计工作开展以来,项目组曾经在海拔5100米的雪山之巅用《歌唱祖国》为自己加油鼓劲,在零下20摄氏度的邦达草原与孤独为伴,更经历过连续18小时的昼夜行车,在没水、没电、没信号的无人区中为寻找一条可行的施工道路艰难跋涉……

藏东高海拔地区多山势陡峻、天气多变、常年冻雪、空气稀薄。勘测队伍需要进入叶绒沟实地调查地形地质情况,但沟内绵延几十公里,汽车无法进入,而步行进入又没办法当天往返。沟内深夜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加上缺氧造成的身体负担常常令队员们“谈沟色变”。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勘测一队队长范泽多次带领队员凌晨四点从驻地出发,到达沟口后再乘坐当地牧民的摩托车进入沟内实地勘测。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出发时还是艳阳晴天,到达山里已是雨雪交加。为了在天黑前返回沟口,确保人员安全。他们常常冒着刺骨的寒风和莫过膝盖的积雪,深入现场开展突击调查,返回驻地已是次日凌晨两点。

2018年11月,为了完成康玉地区航测刺点任务,勘测分队带着GPS测量设备向海拔5100米的果杂拉山哑口进发。康玉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里沿途多为无人区,山峦叠嶂,白雪皑皑。由于大雪封山,汽车完全无法通行,租借当地老乡的摩托车也在半山腰无法前进,不得已大家背着设备徒步前行。随着海拔的爬升,空气中的含氧量越来越低,严重的高原反应考验着大家的体能和意志,呼吸困难、胸闷、头疼越来越严重。就这样一路上走走停停,相互扶持,大家的体能消耗也越来越大,停下休息的频率越来越高,时间越来越长,如果不尽快通过这座哑口,到夜晚空气会更加稀薄,长时间高海拔缺氧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为了鼓舞士气,队员们互相搀扶,齐唱《歌唱祖国》为自己加油鼓劲。高亢的歌声回荡在空荡荡的山谷里,经过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团队顺利翻越海拔5100多米的果杂拉山哑口。这段视频经共青团中央微博转发后,无数网友为设计团队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为建设川藏铁路建设攻坚克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

川藏铁路配套公路勘察设计总体组深夜研究方案

科技创新助力高原勘察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虽然铁路正线里程只有380多公里,但沿线需要配套的既有公路改建和新建道路工程却长达900余公里,沿线环境极为复杂,工作量巨大。由于公路运输保障是川藏铁路建设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要求配套公路各项勘察设计工作同铁路正线相比必须要同时起跑、率先冲刺。为了扎实做好沿线道路勘察设计工作,铁一院集中优势资源和精锐力量,高峰期累计投入管理、设计、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等各类人员近300人,各型钻机、测量、物探、试验仪器及车辆近百台套。

项目组依托铁一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川藏铁路地质科研队等各层级科研创新平台优势,融合应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新技术,开创了高原复杂地质条件工程勘察多项先河。综合运用了“空天地”多源遥感数据获取技术,DMC数码航空摄影、无人机激光LiDAR、无人机倾斜摄影、直升飞机三维航摄等新技术,确保了勘测和制图等各项工作精准高效推进。

关键词: 勘察设计 公路运输 技术骨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