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进入罗田县城东部的凤凰关环库公路,群山环抱,碧波荡漾,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野鸭拍翅戏水,鱼儿欢跳逐波,为水库增添了勃勃生机。
凤凰关水库位于凤山镇深水河上游,大坝于1960年12月建成,是一个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生态保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担负着6.5万亩的耕地灌溉任务,也是罗田县重点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年均生活供水1200万立方米,一库清水润泽该县凤山、大河岸、骆驼坳、白莲4个乡镇及城区21万人。
党建引领,激活河长制工作一池“春水”
(资料图片)
凤凰关水库将基层党建与河长制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党员率先、干部垂范”治水护库强大合力,推进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
县委委员、副县长叶锦明担任凤凰关水库库长,带头履行河库管理保护第一责任,深入河湖一线,加强巡查指导,督促各级河长库长“见行动”。今年,他8次深入凤凰关水库巡查履职。凤凰关水库管理处和库区6个村的20多名河长,今年以来,累计巡河巡库600余次,现场解决问题9个。各级河长还充分发挥宣传员、清洁员、监督员的作用,积极运用广播、微信、座谈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治水护库工作的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河长制工作格局。
眼下,凤凰关水库形成了共护、共治、共享的治水良好格局,100多名村民争当“义务河长”,义务巡河巡库成常态;每个月的党员活动日,各村组织党员群众和志愿者,一起清理库区和河岸的垃圾,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部门联动,着力解决河道“四乱”问题
“以前,库区周边村家家户户污水直排水库,生活垃圾倒在水库驳岸边,村里通往水库的小河沟水都是灰黑色,又稠又臭。”凤山镇晒谷石村村民徐艳民自小在这生活,见证了凤凰关水库生态环境的变化。
从201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及县水利和湖泊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集中整治凤凰关水源。先后关停、拆除库区生猪养殖场8处、黑山羊养殖场4处、蛋鸡养殖场1处,拆除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宾馆1座,对库区周边的4个村352户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建设完成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池176个;成立了13人的专职管护队,设置水源保护区警务室;修建垃圾收运、打捞码头,配置了垃圾打捞船、冲锋舟、执法艇,24小时巡查值守;安装监控摄像头48个,无死角监控库区环境,有效打击了投饵、钓鱼、网鱼等危害水质的行为。
“我们采取‘划、立、拆、围、治、监、管’7种措施,安装环库隔离网、设置警示牌、拆除旱厕、进行污水管网收集,新建污水处理厂23个和1座透水坝、改造取水口、投放垃圾箱。短短几年时间,水源环境和水质显著提升。”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张弓说。
从“先污后治”到“生态优先”,从“人水相争”到“人水相依”。现在,凤凰关水库清流潺潺,库水波光潋滟,蛙鸣鸟叫混合成一曲和谐的乐章。
治理见效,重塑水清岸绿新景观
“身边花海,芳香四溢,生活在此,幸福无比。”库区村村民的肺腑之言,是对凤凰关水库生态环境治理由衷的赞叹。
水库外,青山绿水间,成排的大棚错落有致,大棚里边的羊肚菌长势喜人。水库里,绿树环绕,姹紫嫣红,一幅水清岸绿的和谐生态画卷。
“流转土地700多亩,形成了水田、林地、鱼塘、经济林等综合水源保护区,在水库主要入库河口打造了7处人工湿地,一到春天,成群的白鹭在水边觅食,还有野猪、野兔经常出没。”水库管理处负责人李三红说。
“这一片是美人蕉,河岸边是桃李,再远处,我们还种了月季、红叶石楠等植物,尽量让这一片湿地四季有花、四季有景。”李三红介绍,凤凰关水库先后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大型机械车辆560多台次,清运各类垃圾11万立方米,治理小流域1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恢复水库周边湿地180亩,构建了水生、湿生、陆生植物相结合的生态保护带,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春风十里,两岸花香。凤凰关水库焕发出新生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在各级河长的共同努力下,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责编:汪泽滋)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一篇: 红安县举办直播带岗专场招聘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为切实履行“两新”组织兜底责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党
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坚持把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摆在全县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