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全球 >
  • 团风:9个教联体助推教育现代化

    2023-08-01 09:42:02 来源: 鄂东晚报

团风县是一个农业型人口小县。当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其中学前教育(幼儿园)37所,义务教育学校35所,高中教育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高校1所。

该县积极开展教联体改革,按照省教育厅规定和市教育局指导,坚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联建原则,在城区选定3所初中、3所小学和3所公办幼儿园为核心校(园),实行“3个3模式”,将全县7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组建成9个教联体,一次性撤销乡镇中心学校,大幅度精简了行政机构,节约了管理成本,统筹了教育资源,优化了管理机制。

A 压实责任 构建上下联动“一盘棋”


(资料图)

大员上阵高位推。团风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县教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明确由县委书记何永红、县长胡凯担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全县教联体建设工作的决策领导。

部门联动协同改。印发《关于成立团风县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具体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对县编制机构、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每半个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先后协调签发了多个政策性文件,在学校建设、数字赋能、经费支持及教师交流轮岗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有力保障了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督办压责主动干。县委县政府将教联体改革纳入“两办”重点督查事项,定期督办通报,传导责任压力。县教育局成立教联体建设工作指导专班,负责对全县教联体建设工作的日常指导与组织实施。

B 以点带面 打造城乡覆盖“一张网”

科学谋划布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团风县融合型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总体工作规划,对全县教联体改革工作展盘落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办好先行试点。按照《方案》部署,2022年11月,团风县首批启动思源实验学校和城东学校两个县级试点教联体建设,并先后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试点教联体,旨在为全县教育改革开路闯关,积累经验。

出台政策支持。县教育局和财政局专门研究落实了教联体建设的专项资金;人社局和编办制定出台《团风县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对城乡交流教师的工资待遇、生活补助、交通补贴、职称评聘、岗位设置、评优晋级等作出明确规定;教育局研究制定《团风县教联体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优化招生政策,规范学籍管理,强化择校限制,全力支持教联体学校均衡发展。

C 破旧立新 推进资源配置“一体化”

在行政管理上做“减法”。针对全县教师编制紧缺,没有教辅、教管人员编制的现状,该县在减管理层级、减行政人员上想办法。当机立断,适时撤销了乡镇中心学校,让乡镇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正式结束历史使命,让教育管理人员重新回归教学一线,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心学校管理人员长期挤占一线教师编制的问题。

在规范教学上做“加法”。针对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教育局围绕“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的目标,研究制定20多个管理制度,构建顶层设计,指导教联体学校内部管理“七统一”,即发展统一规划、教学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安排、活动统一开展、资源统一共享,确保教联体学校的教学效率1+1>2。

在资源调配上做“除法”。针对城区大校额、大班额严重,学校发展建设空间不够的问题,该县教育局将拥有三个学部、两个校区、6000多名学生的思源实验学校一分为三。其初中部独立更名为问津中学,小学部调整为思源小学,幼教部设立思源实验幼儿园。通过撤建,各学部教学用房得到极大缓解,学校发展空间有效打开。

在教师交流上做“乘法”。该县在教师交流选配上打破地域壁垒,变学校教师为教联体教师,出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管理办法,设置教师交流交通补助,通过上派下挂、遴选交流,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资建设效果倍增,农村学校再次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部分择校城区的学生开始回流原籍。

D 总结反思,明晰试点成效“一本账”

2023年中考,团风县问津中学教联体方高坪中学学生整体素质提升明显,育人水平登上新台阶。多项数据创造历史新高的背后,是团风县教育系统推进教联体的生动实践。团风县作为省级教联体改革试点县,该县在教联体建设中的成效目共睹——

让僵化的机制活起来了。试点学校落实了教联体学校内部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六大机制,将整个教育机制盘活做优了。

让躺平的教师站起来了。试点学校通过上派下挂、遴选交流,赋予城区教师以乡村振兴的使命,赋予乡镇教师以与时俱进的信心,让躺平的教师站立起来。

让想走的学生留下来了。教联体建设有了核心学校的全面接管,农村学校变美了,教师变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的管理与城区学校同步了,很多原本准备进城的学生选择留了下来。

让闲置的资源用起来了。教联体建设规范了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推行了素质教育,各功能室和劳动实践基地都被派上了用场,让闲置的资源用了起来。

让农村的质量高起来了。今年春季,全县中考和期末质量检测显示,方高坪中学和方高坪小学成绩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较好地证明了教联体建设和教师交流对农村学校的重要作用。

让群众的评价好起来了。教联体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管理规范了,师资优秀了,质量提升了,农村学生能够就近上到好的学校,家长的教育负担减轻了,群众的评价好起来了。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 “学有优教”,从“大起来”到“强起来”……在团风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志勇看来,“教联体”改革正在助推城乡教育现代化发展。

(责编:汪泽滋)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