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 >
  • 分析丨IC圈密集涌向大湾区,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3-04-14 21:04:51 来源: 面包芯语

尽管目前珠三角/大湾区的半导体产业能力在全国来看不够凸显,但这里拥有大量的IC客户群,这是显著的优势。

近两年,大湾区发展集成电路的动作频频,其决心可见一斑。

广东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需求驱动下,最早占据应用终端的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为、OPPO之于手机、比亚迪之于新能源汽车、美的、格力之于家电,这些消费电子龙头企业都扎堆在广东。

以往广东的制造业龙头企业会优先选用进口电子元器件,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

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影响,卡链、断链风险加大,制造企业的自主替代需求越来越强烈。

而这,就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格局,大湾区的市场将留有大量的空白等待国产化新兴力量来填补。

国产化IC制造商们近期频频南下,为的就是抓住这一波市场机遇。

自去年开始,不少消费电子企业考虑将原本Plan B中使用的国产化IC器件,彻底替换掉Plan A中的国际品牌。

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三大应用市场为:网络通信、计算机和消费电子,这三大领域的应用市场份额能达到80%。

而珠三角/大湾区恰恰制造与这三大领域相关的产品,自然而然也成为了IC圈国产化进程中必争之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今年有望达到14.76万亿元,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湾区。

继长三角、京津冀后,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世界级湾区有望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第三极。

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主力是在长三角和京津冀。尤其长三角,已经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中心和重心。

过去十几年,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创新、金融“三链融合”推动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快速成长。

但随着与国际差距逐渐缩小,竞争更激烈,投入要求也更高。

再打造一个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需要产业、科技、金融与商业等多种融合资源。

从国家的集成电路产业版图上看,大湾区不应缺位。大湾区各类产业集群高度发达,尤其是集成电路下游的电子信息产业。

在高科技与传统产业发展发达的广东,本身对集成电路的需求就很大。

从大湾区更广阔的视角看,香港、澳门在跟全球资源融合、与内地资源对接,在集成电路的科技创新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产品线和应用领域看似两个成长方向,但却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同时完成,需要大湾区和长三角两区产业分工和联动。

在分工上,长三角发挥封测制造技术上的优势,深圳集中力量攻克更新、更快、更强的技术;

在联动上,长三角用心打磨产品的背后,离不开大湾区在应用场景上提供广阔的想象力。

部分资料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飞往深圳的航班里,坐满了从长三角南下的IC厂商》,芯师爷:《IC 圈密集涌向深圳,释放出什么信号?》,智谷趋势:《沪深取代京沪成最繁忙航线,背后暗含什么样的剧变?》,羊城晚报:《大湾区有足够底气打造中国IC产业第三极》,信潮IC:《大湾区全力造芯,硬刚长三角》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