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天气越来越热,饭菜储存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等饭菜凉透了才放进冰箱,这是很多人遵循的定律,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做好饭菜的时候,温度大概在72℃-82℃左右,我们吃完饭食物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生命时报》发现,4℃~60℃被称为食物的"危险温度区",细菌在这个区间内会大量繁殖。
这时候不趁细菌还没反应过来快速放进冰箱,那细菌可就要开始肆无忌惮的生长了。
有人要说了,食物有没有变质能看不出来吗?闻一闻,看一看,有腐烂、异味肯定就是坏了,没有就是好的!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食物发酸有异味、腐烂是因为腐败细菌在作祟。但是被致病细菌入侵,它不会影响菜的色、香、味,你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什么迹象。
吃下去呢,很可能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很多人习惯等饭菜凉了再放冰箱,是担心太烫会伤害冰箱,为了一盘菜去修冰箱,得不偿失。
当热的东西放入冰箱,冰箱的传感器感知到内部温度升高,就会立马启动工作模式来降低温度,这是冰箱正常的制冷流程。
虽然会增加一点负担,但都还在正常运行范围内,无须担心。
当然也不建议刚出锅就放进冰箱,大概不烫手就好。
所以当我们吃完饭,立马把剩菜剩饭放进冰箱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更有效阻止了有害细菌的滋生。
不过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总觉得把菜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冰箱不是保险箱,对细菌是低温抑制不是杀灭,放入冰箱的食物也要注意时间及保存方法。
1、注意存储时间
我们一餐中最好可以控制住菜量,不要有剩菜。
真要剩菜了,优先将蔬菜都吃完,肉类荤菜吃不完的可以放在冰箱里留到下一顿。
因为蔬菜反复加热后维生素损失严重,隔夜后容易生成亚硝酸盐。
冰箱冷藏温度设置在0-6℃区间内,有利于降低食物中有害细菌过度生长或产生毒素的可能性。而且保存时间也不要太长,主食1到2天,畜禽肉类等荤菜,最多不超过3天。
2、分区存储
放入冰箱前,用干净的容器密闭储存,也可以把碗盘包裹上一层保鲜膜。食物的放置位置也有讲究,上层放吃剩的饭菜和别的熟食,中层放蔬果,下层放蛋类及生肉制品。
这样分区是为了防止生食携带的细菌、寄生虫等掉落在熟食上,引起交叉感染。
3、吃前热透
冷藏冷冻过的剩菜,下一顿吃之前一定要高温热透,把菜整体加热到100℃,至少沸腾3分钟。
避免"反复加热",吃多少热多少,剩下的食物也要抓紧吃完。
#日常生活分享#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一篇: 6月份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7%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央视网消息:20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系列乡村治理
央视网消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最新消息,目前,夏粮旺季收购已
央视网消息:自2020年7月1日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