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日前,有专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有新手段新对象,刺激对象要从投资转向消费。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立竿见影、真金白银地刺激消费,按照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能力来看,如果解除其后顾之忧,即使在没有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其接近30%的消费,把目前已经进城的1.8亿农民消费意愿释放出来,粗略推算总额在万亿级”。
户籍改革目前究竟对农民工消费还有多大的刺激作用,万亿级消费是否被高估,且以目前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在收入没有增长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刺激空间,刺激作用是否被高估,这些问题可能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先说城镇户口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有些农民工甚至认为,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或许更有保障。农民工失业了回家还有块地有个窝有个依靠,好歹也是个有产一族,至少饿不着,如果变成了城市人,失业了吃饭就成问题。虽说国家规定农村户口迁入城市,可以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但还是不放心,怕户口迁走时间长了政策有变化。至于办理城镇户口享受的那些待遇,其实不办户口基本上也能享受到。比如教育,国家在2018年就要求各地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农民工子女可以随父母在打工地就近入学参加升学考试,也就是说只要有居住证,农民工基本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的教育资源。
至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按现有的社保法规,无论是农民工或是城镇工,都是由个人和用工企业依法共同缴纳。当然,有些企业并没有按法律要求给农民工上缴保险,这是需要高度关注和进一步强化监管的,但一块打工的城市人也是照样不会给缴纳,这方面不会因为户口不同企业主会区别对待。说到新农合与城镇医保在报销比例上还是有差别的,主要是农村居民报销的比例低一些,不过也有些农村居民不太在乎新农合,宁可赌自己一年不生病,也不愿意交那一年300元钱的医保。所以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在户籍的改革效应已经不是想像中的那样大,城镇户口好像确实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这样的话,户籍改革可能也就不会对农民工有大的刺激消费的作用。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变化确实超乎想像!
再说农民工的收入现状,在收入不增长的情况下,农民工可能并没有多余的钱去用于消费。即使按专家说的,通过户籍改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但挖掘出的潜力可能也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大。应该说,随着国家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第一代农民工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省吃俭用确实积攒了一些钱,但这些钱要么用在孩子教育上,为国家培养了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要么用于在城里给孩子买房买车结婚上。没进城的,挣点钱也都用在了在家盖房给儿子娶媳妇上。攒点钱用在房子上本来就是中国农村的消费习惯,去农村看看,那些在城市打工做生意的,哪一个不是把农村的老房子翻来翻去的,房子越盖越大,楼越盖越高。如果再加上三年疫情,收入下降,农民工还有余钱去消费吗?即使有些第二代农民工在城里站稳了脚,没有了房贷,但该买的车辆、家用电器等这些大件用品也都有了,过日子也都是能节俭就节俭,期望有更大的消费也不现实,所谓的户籍改革刺激农民工消费可能并不会出现。
最后再说一点农民工的晚境保障问题,这个问题与拿户籍改革刺激农民工消费几乎在这几天是一前一后的被提起,这是两个都十分复杂的问题。说起来有趣,这两个问题看上去都与消费有关,但在行为上是完全相反的,一个要减少消费保晚境,一个要扩大消费拉经济。
农民工的晚境保障,除了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相关社保政策措施外,个人层面主观上肯定要求压缩开支,减少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为晚年生活积累更多的金钱和物质储备。而刺激农民工消费,则要求减少储蓄,增加开支。当然,这里面可能存在因不同年龄段或社保落实情况不同,其养老面临的压力和紧迫性不同的问题。晚境保障压力大且紧迫的,目前更多的可能是第一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其后代中按政策要求落实了社保的,可能对这个问题感受还不是太强烈,但社保没有得到落实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迟早也都要面临与父辈相同的晚境保障问题。要刺激农民工消费,农民工的晚境保障显然是一个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只有晚境有保障了,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消费。至于怎么做,这里不再展开讨论,但总体上这是两个相辅相承的问题。
关键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上一篇: 逾5000份降费公告发布 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展开实质性行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策划:王宥力出镜:张慧慧记者:才贡加才让东珠总监:苑玉虹
制作:才贡加才让东珠总监:苑玉虹
简牍,在历史长河中讲述着竹木春秋,在字里行间阐释着天下大同,在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