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 专家:从信用和助贷两个层面破解小微融资困局

    2022-04-02 14:17:49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国际地缘冲突等内外部形势下,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迎来大考,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也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在近日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组织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可以从信用和助贷两个层面发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中小银行是小微融资服务的主力军。3月30日,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等知名学者,以及中小银行的行业代表,如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等,对近期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小银行服务小微的挑战与破局之道》报告进行了深入研讨,聚焦中小银行小微服务能力建设问题。

上述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小微信贷蓬勃发展,中小银行服务小微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已经涌现出四大典型服务模式和一批优秀案例。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分析认为,尽管成绩斐然,但仍普遍存在挑战和痛点,比如风控、获客、科技这三大难题。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又遇到大行竞争、疫情等外部环境带来的成本压力和收入难题。程瑞建议,中小银行以科技支撑、精准风控、批量获客、敏捷组织作为破局的四大路径,持续提升小微领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实体经济是国之大者,服务小微企业是银行机构的使命所在。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更好服务小微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言献策。

首先,中小银行小微零售信贷要实现数字化发展。杨海平指出,中小银行之间差别非常大,头部的像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相较于腰尾部的中小行在市场环境、资源禀赋、人才队伍、科技能力这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要重点关注尾部一些城商行在小微信贷、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痛点和难点。李爱君建议,各地政府都在做数据开放、数据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及营商环境的营造,但政府里边缺乏相关业务人才,更缺乏业务技术开发。中小银行应该积极与政府沟通,形成银行与政府共建数据合作模式。

其次,建立差异化的区域小微经营服务优势。张正平认为,中小银行的确是缺钱也缺人,但唯独不缺地缘的优势。土生土长的中小银行,应该跟当地政府、跟当地老百姓、跟当地的商户天然存在更加亲密的关系。这种天然的优势就意味着中小银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要坚持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这条路,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线上化,放弃这个传统优势。

再次,通过开放合作补足中小银行发展的短板。李爱君认为,中小银行要重视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助贷机构的合作。中小银行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充分重视中小微企业浮动式抵押,《民法典》规定了浮动式的抵押就是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保险公司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开展相关业务,但目前同质化严重,产品也不多,创新性并不强,应该把规范鼓励和保障充分结合在一起去构建新的创新产品。

最后,差异化监管政策助力中小银行小微金融发展。在疫情冲击之下,小微企业面临着普遍的生存困难。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承担着主力军的作用,其本身经营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张正平认为,面向中小银行的监管政策还有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例如,农商行服务特定的区域范围,在当地吸收存款,然后贷款用于当地、服务当地,这对于金融资源能够留在本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区域范围内的小微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有一定局限性,很难通过扩大经营区域范围来进行风险的分散,这又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专家们共同建议,在国家普惠小微金融政策的引导下,中小银行需充分发挥其属地资源领先、贴近市场和客户、组织机制灵活等优势,通过开放共赢、积极创新,与其他市场机构相互协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耕区域小微,以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形成错位竞争,优化普惠小微金融的供给结构,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可持续的良性循环。(黄明明)

关键词: 中小银行 企业融资难 新冠肺炎疫情 零售信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