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 “金融23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2022-04-25 08:27:21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对民企发展而言尤其珍贵。此外,《通知》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对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做出了要求。编辑特选刊两篇评论,以飨读者。

近日,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的23条一揽子金融措施(以下简称“金融23条”),被视为金融纾困“及时雨”。

当前,受疫情和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与刺激更显重要。《通知》指出,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人群等金融支持,比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强调,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如将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金融机构要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贷款模式;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等。无疑将为疫情中受困的中小民企提供更有效的助力。

在我国1.4亿市场主体中,95%是中小微企业,全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就业都是中小微企业贡献的。中小微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民营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亟待金融纾困。如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9%,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6.4%。在这些因疫情受损比较严重的行业中,民营中小微企业较为集中。

“公司将很快面临资金流断裂危机,希望银行在信贷等方面能提供更多便利”“希望能够延长企业贷款还款时间,放宽企业贷款条件”“希望得到银行提供免息(低息)贷款以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用于公司员工工资发放”等,这些来自中小微民企的声音,其实也代表着当前疫情下中小民企的普遍诉求。

“金融23条”第12条明确指出,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债券融资政策等金融政策上一视同仁。鼓励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合作关系,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据有关数据,9成企业贷款中,民企贷款占比仅为4成左右,民企融资占比偏低。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对于缓解民企融资难来说是切实的利好。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一个重要的难题是担保问题。“金融23条”强调,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据了解,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中,核心的一环就是切实解决担保问题。此外,“金融23条”对民企债券融资也有表述,即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可以预测,民企债券融资渠道将逐步拓宽。

中小企业融资难,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征信有效信息不足。“金融23条”提出,加强与商务、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积极主动对接征信平台有关的金融、政务、公用事业、商务等不同领域的涉企信用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积极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切实帮助到很多受困中小微企业。

在金融纾困扶持措施方面,近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央行将加强与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协调联动,推进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政银企融资对接,更好发挥担保增信和风险补偿作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和便利度。

稳住了中小企业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疫情当前,如何让一亿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如何让金融资源高效地配置到民营中小企业,为他们解忧纾困、雪中送炭,最终还要取决于金融纾困政策如何落实落细。(何翠云)

关键词: 民企债券融资 金融机构 企业债券 融资效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