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热点 >
  • 银川市:一季度实现对外贸易实现132亿元 同比增长109.7%

    2022-05-05 08:45:34 来源: 国际商报

近年来,面对国家在外贸领域实施的新业态新模式,银川市以强烈的发展欲望,敏锐的求进视野,不错过每一个发展机遇。国家布局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基地,银川市凭借省会城市的优势,全力争取。在取得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基地后,银川市委市政府高水平谋划,大力度推进。两大新业态已成为银川市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在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方面,银川市高起点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及孵化基地,鼓励企业培育自有品牌,支持跨境电商物流仓储体系建设等,全力构建“互联网+园区”一城、两区、多园、全业态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产品特色鲜明,配套服务完善,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跨境电子商务聚集区。

目前,银川跨境电商企业300家,较试验区建设之前增长了近三倍多。2021年,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2.3亿元,占银川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88%。2022年3月29日,商务部“2021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估”结果出炉,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排名处于第二档,总体表现位列全国中上水平。

在基地建设方面,银川市推动银川经开区(新能源)、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羊绒制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专业化工)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2021年,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55亿元,同比增长40.34%。现有外贸企业62家,外贸企业工业总产值292.81亿元,实现税收28.46亿元,就业人数30242人,企业自有品牌出口占基地出口比例超过99%。其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商务部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较上年前进21个位次,在217家国家级经开区中位列第69位,跃居西部地区第7位,排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截至2021年12月底,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内共有羊绒加工企业40家,具有外贸进出口业务企业7家。2021年外贸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9亿元,7家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2.86亿元,同比增长2.8倍。目前,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形成集羊绒分梳、绒条、纺纱、制衫、面料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成国家羊绒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羊绒及其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2个,技术创新中心8个,企业技术中心6个,宁夏羊绒研究院1个,羊绒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1个,灵武羊绒协会1个。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55家,2012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26.1亿元,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专精特新企业90家,国家及自治区级研发创新平台12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投入强度达3.3%、同比增长31.6%,基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国家开放战略实施中谋求突破。综合保税区是国家在构建高水平开放格局中推出的重要战略性安排,是一个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体现中国特色的开放载体。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准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银川综合保税区。获批以来,银川市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的功能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综保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加工贸易、国际物流分拨、现代服务业、跨进电商等产业。银川综合保税区作为全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已成为宁夏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自2013年封关运行至2020年底,综保区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677.25亿元,分别占同期自治区、银川市的35.7%和47.9%。2021年银川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5.14亿元,同比增长672.8%,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62.43个百分点,贸易额在全国153家有进出口实绩的考核主体中排名第114位,较2020年提升了36位,在全国141家有业务实绩的综合保税区排名第105位,较2020年提升了33位;在西部34家有业务实绩的综合保税区中排名19位,较2020年提升了17位。

在培育大商品中壮大外贸主体。商品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培育发展大产业、大商品是加快对外贸易发展的根本。银川市以“双循环”格局为引领,以比较优势为基点,以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目标,大力实施大产业、大商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围绕特色羊绒产业,银川市拓展羊绒精纺、棉纺织、化纤、服装等领域市场空间,着力打造国家精品羊绒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高效生态纺织产业基地。作为第一家将宁夏自主品牌专卖店圣雪绒羊绒服饰开到时尚之都巴黎的企业,圣雪绒的羊绒制品行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从羊绒原料出口向羊绒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从贴牌加工到自主品牌发展转型。圣雪绒的发展引领了羊绒服饰产业由低端到高端,由贴牌经营到自营品牌,由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跨越,形成了一个具有全产业链、供应链,外向型优势显著的产业群体。银川羊绒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格局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国际高端羊绒服饰经销商与银川的合作。目前,银川羊绒服饰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创建于1966年的共享集团,从机床制造做起,一直致力于生产大型高端铸件,如今已成为我国铸造行业的“领跑者”,GE等世界制造业巨头的长期供应商,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目前,银川市已建立和形成枸杞、硅铁、葡萄酒、轮胎、机床等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上亿元的出口商品达20种。

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

路漫漫其修远兮。站在新的起点上,银川市将继续奋力拼搏,打破常规思维,寻求新的突破,在外贸稳增长中实现新作为。

提升三个基地发展质量。银川市将持续抓好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东化工基地三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不断夯实外贸高质量发展基础,稳步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出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政策,有效发挥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出口产品科技创新、外贸产业引领示范、外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国际营销体系等方面的引擎作用。鼓励支持银川市符合条件的园区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一步夯实银川市外贸进出口产业基础,延伸外贸产业链,助推基地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扩大进出口规模。

加快推动一个综试区建设。银川市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支持贺兰县宁浙电商创业园、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强化招商引资,扩大市场主体规模。支持兴庆区举办中国(银川)亚马逊全球开店“2022出海正当时,一键通全球”分享活动,通过对接跨境电商资源,引进跨境电商企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协调联系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积极参加跨境电商领域团体标准制定,提升银川综试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力。

创新培育两个外贸新载体。银川市将继续推动银川公铁物流园申报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改善银川市跨境贸易便利化营商环境,促进全市对外贸易便利化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支持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力打造国家精品羊绒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高效生态纺织产业基地。

持续发挥两大开放平台优势。银川市将贯彻落实“从经济角度办好中阿博览会”的总要求,做好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后半篇文章,协调推动银川市签约项目落地,有效发挥中阿博览会投资贸易平台功能。推动银川综合保税区“保牌进位”,发挥银川综保区工作专班作用,协调解决银川综保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宁夏有关厅局,支持银川综保区发展。(李世玲)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民营企业 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商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