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资讯 >
  • 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8.1% 释放长期资金5300亿元

    2022-04-25 08:20:13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4月15日晚,央行发布了降准公告,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

此次降准在很多人的预期之外。一方面体现在发布时点上。在4月13日的国常会预告降准之后,央行于4月15日予以确认,日期基本符合常规,但具体发布时间却和常规不同。去年7月15日和12月15日的两次降准都是一早宣布,而本次并没有在当日早间的公开市场操作时段宣布,而是推迟至当日晚间的18点之后。

另一方面体现在降准幅度上。自2000年之后,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上都以50个基点为单位,偶尔会扩大至100个基点,而此次降准幅度仅为25个基点,是20多年来第一次出现;另外,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也远远不及去年两次的万亿规模以上。

笔者认为,虽然此次央行表现得略保守,但这样的决策是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充分考量之上的,这些考量有且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降准的空间很有限。央行在1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指出,8.4%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水平,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相比,还是与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都不高。此次降准之后,加权平均存准率水平已进一步下调至8.1%,操作空间进一步收窄。

其次,当前的市场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就在央行发布公告的前一天,即4月14日,全市场机构的加权平均回购利率(R007)降到了1.9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降到了1.86%,4月以来也都持续低于2.1%的政策利率;另外,4月14日,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已经降到了2.47%,低于1年期MLF利率38BP。以上数据都可以说明,当前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所以也没必要大幅度降准。

最后,降准对供给端作用有限。今年以来,全球疫情恶化、中国局部地区防疫收紧对中国宏观经济造成了供给冲击,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从3月PMI跌破荣枯线、进口出现负增长、核心CPI整体低迷、金融数据结构偏弱等都可以明显说明。而降准主要影响的是需求端,对于供给端的调整作用并不明显。

在此次降准的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明确,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一是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二是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此外,还有一些政策动向值得关注。第一,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目的是鼓励大型银行的拨备转化成利润,进一步充实资本,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第二,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基准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BP,并将降低存款利率纳入到MPA考核。目的是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第三,加快结构性工具的落地和使用。除现有的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生产再贷款之外,4月6日国常会进一步提出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目的是以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可见,此次降准不论是对业界还是投资者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影响,业界和投资者要做好心理准备。(王宸)

关键词: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 宏观经济 融资成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