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企业 >
  • 普惠金融增速快 多家银行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

    2022-04-01 13:23:13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光大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光大企业网上银行注册用户突破86万户,本年交易金额超过44万亿元。据了解,2021年,光大银行正式上线企业手机银行服务,为企业提供财税管理、创业扶持、品牌推广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光大企业手机银行与个人手机银行具备联合登录功能,通过打通对公/对私用户体系,光大线上移动平台建立起更加开放包容的“B+C”新生态,有效提高光大银行服务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能力。在产业数字化创新服务方面,光大银行“光信通”综合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入选央行金融创新“监管沙箱”,金融创新获得监管认可;光大银行“光付通”通过提供多渠道在线支付、多方式商户认证、多功能资金结算、多维度平台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支付结算服务方案,覆盖医疗、能源、农产品、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助力产业数字化、平台化转型。

此外,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方面,稳步推进上云移植切换工作,云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中信银行中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业务中台推出首批公共业务能力服务,打破了传统“竖井”系统建设模式;青岛银行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实践应用;苏州银行运用金融科技技术,结合远程银行,重塑对公开户流程,大幅缩短客户开户等待时间,提升客户体验度。

资产质量稳固向好

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增强

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一直被视为银行信贷风险高低的核心指标。2021年,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风险管理情况整体向好,各家银行的不良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良资产的拨备和计提度有所增加。

以工商银行为例,2021年,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16BP,降幅创近年新高。逾期额和逾期率实现“双降”,剪刀差连续7个季度为负,创下新低。全行关注贷款率比年初下降0.22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资产质量方面也呈现稳步改善。截至2021年末,集团不良率1.79%,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5.30%,提升5.9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60%,提升0.07个百分点;信贷成本1.49%,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同时,强化信用风险管控,严格授信准入,主动退出风险客户,民生银行2021年不良贷款生成率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持续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力度,共清收处置不良资产974.75亿元;加强已核销资产清收管理,收回已核销贷款52.04亿元。

从全年数据来看,交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逾期贷款率也较上年末下降了0.21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余额的比例也下降到66.12%,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上升了22.63个百分点,可以说是近年拿出的比较好看的成绩单。

交通银行副行长殷久勇表示,2022年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面临的压力仍然比较大,尤其是受制于房地产行业运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双碳政策加快实施等政策的影响,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偿债压力比较大,低碳减排转型难度比较大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相关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风险有所增加。但他也表示,“全行资产质量逐步改善的大趋势已经基本确立”。2021年共处置了不良资产839亿元,2018年到目前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近3000亿元。此外,首贷日期在2018年以后的对公贷款,到目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还是比较少的。

交行首席风险官林骅称,今年是交行资产质量三年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管理当中要进一步做实风险分类,准确地反映资产质量的实际情况,同时要足额计提拨备,拨备覆盖率预计还是会持续保持在合理适度的水平。

农业银行多年一直坚持小微小额的信贷原则,加大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崔勇称,近年来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搭建小微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农行将主动与政府部门进行对接,加大外部数据的引用力度,强化数据整合、分析,不断地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此外,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2021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1%、1.02%、1.10%,同比分别-0.16、-0.16、-0.15pct;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83.87%、288.42%、268.73%,同比分别+46.19、+87.02、+49.90pcts,账面不良与风险抵补都达到近年来的最优值。(董潇)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银行业绩 小额信贷 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阅读